種種跡象表明,牛市好像叕要來了?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棱鏡(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李超、王曉,編輯:楊顥。獵云網經授權發布。
張倩是一名白領,在北京工作。上周末,一位同事告訴她,自己買了5萬元中信證券(600030.SH)股票,持有兩周后,漲幅超過30%,半個月賺了1萬5千元。同事在微信群里曬出收益,還發了個大紅包,她搶到了30多元。
“難道這還不令人心動嗎?”自稱股市“小白”的張倩也想做發紅包的那個人,“入市”的小鹿在心里亂撞。周一,上證指數以接近6%的暴漲,將A股情緒推向高潮,也終于擊退了張倩最后一絲顧慮。
“整個辦公室,各種微信群,朋友圈,全部都在討論股票。”當日午盤后,她立即撥通了某券商客服,順利在線開戶。
7月6日,上證指數收盤漲幅5.71%,而其漲幅上一次超過5%,還要追溯到去年2月25日,距今已經497天。當天A股1.5萬億元成交量,更是創下上輪“股災”以來新高,距今已經有5年時間。
一根陽線改三觀。
在大盤直線上揚的同時,各大券商交易系統因為過于繁忙癱瘓、網絡開戶因人數過多而排隊延時的消息再度出現于媒體,就連沉寂許久的線下網點也熱鬧起來。江蘇常州某券商的一位投資顧問告訴《棱鏡》,他所在營業部近日有許多老客戶來重置密碼,這些客戶大多已經將賬戶清零封存了很長時間,近期行情讓他們想要重啟交易,卻發現忘記了密碼。
種種跡象表明,牛市好像叕要來了?
但是,對于一些股市老兵來說,這一天波瀾不驚。他們心中,一場結構性牛市,其實在去年就已經到來——如果按照以消費和科技為代表的績優股股價比照,大盤估值可能已經在6000點。更有甚者認為,大盤暴漲背后的散戶進場,其實是A股一場“消滅散戶”的過程,公募基金募資規模在今年上半年創下歷史新高,缺乏選股能力的小散不能夠再左右市場。
割肉五年后,她又跑步進場了“怕了。有點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股民王凡同《棱鏡》說起了因行情火爆導致軟件宕機的新聞,“上次看到這種新聞的時候我去開了股票賬戶,好像是2015年4月,后來股市大震蕩的時候割肉走了。”
這是許多中國股民的共同記憶。
盡管2015年時,張倩并沒有開戶,卻也有著同樣的創傷,那時,她已經體驗過股市的緊張和刺激。
張倩關于股市的最早痕跡,就定格在2014年12月8日的微博上,她寫道:同事買了1萬元股票,兩天就賺了900多,還有一只漲停;我一萬塊錢放在銀行賬戶里,一天才1塊多錢收益。”同時還配了一個“淚流滿面”的表情。那天,上證指數3020點。
“和今天差不多,同事每天都跟我說,又賺了幾百幾千,慢慢感覺這么快速致富的方式真的讓人心動,來錢太容易了。”7月6日,張倩對《棱鏡》回憶,當時周圍賺錢的人越來越多,于是,自己也慢慢盤算了起來,“把工資折合成日薪,發現和同事的股市收入相比,工資就是很小一部分。”
2015年4月14日,上證指數剛剛站上4000點,“牛市起點”終于讓張倩下定決心,她在當天的微博里寫道:“終于入市,喜大普奔,以后不想工作就看看收益,想想又有些小激動。”
因為沒有賬戶并且幾乎對股市一無所知,張倩聽從同事的建議,“買基金風險小一些,跌了也會漲回來”,她選擇花2萬元購買了一只公募基金份額。
“有一天好像賺了400多,當時覺得好嗨,還發了條微博慶祝了一下。”張倩翻到了那條微博,是在2015年5月26日,她的總收益已經達到了2000元,“可以少工作一點了”。
那天,上證指數4911點,距離2015年6月12日5178點的山頂還有17天。
“半個月后就開始跌,說好的基金虧得少,但虧起來也挺狠的。”在2015年5月26日那條巔峰微博后,張倩沒有再更新自己的股市歷程。她印象中,最多的時候,一天就虧了七八百元,第一次經歷這種虧損,“害怕和忐忑”,堅持了大概半個月,心態“已經崩了”。幾番糾結之下,張倩在2015年7月7日割肉離場,三個月時間虧損5000元,2萬元本金縮水25%。
從那以后,張倩再也沒有碰過股票,“老老實實買理財產品”。就像宿命一樣,距離割肉整整5年,2020年7月6日,她重新演繹了一遍入場儀式。
因為久疏戰陣,“恐慌性”開戶的張倩一度以為必須要到線下營業廳才能辦理,后來有人告訴她網上也行,等不及下班,她吃完午飯便開始注冊,在進行視頻朗讀確認書時,一度因為“辦公室人多、不好意思大聲”而收聲失敗。
券商線上開戶擁堵發生在收盤左右,張倩的一個朋友下午4點多在同一家券商刷不出驗證碼。張倩慶幸自己是在下午一點多便完成了申請,避開了“晚高峰”。
這回,她把痕跡留在了朋友圈,相比五年前在微博,“謙虛”了許多,一張等待審核的截圖配上一句話:韭菜即將入場,所以,買啥好?
結構牛去年已來?散戶將被消滅“沒感覺。”
劉毅入市已經13年,在某券商的地方營業部工作,他淡定的對《棱鏡》說,“就算今天漲的這么好,但還是有很多股票同上證指數3288點時相比,在繼續創造新低”。
3288點發生于去年4月8日,彼時,上證從當年元旦開始的2441點低位一路上漲到3288點,隨后才一直下跌至本輪上漲前。
在劉毅看來,上輪牛市后的行情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2017年和2018年的去杠桿和緊信用,市場缺乏流動性,除上證50外的所有股票都半死不活;然后是2019年初到4月,流動性開始寬松,被壓抑了兩年的資金強勢反彈,所有股票都報復性上漲;最后是去年六七月份,指數在3000點以下徘徊,但個股出現兩極分化,績優股持續上漲,垃圾股持續下跌。
劉毅能夠理解近期暴漲帶來的牛市聯想,但卻并不認同。在他的印象中,2019年初的那波行情更加兇猛,從一月份一直持續到了4月份,3個月時間直線上漲35%,“股民亢奮度絲毫不亞于現在,也是有好多忘記賬號密碼的人來營業部重新激活”。
“的不同是,2015年和2019年初,所有股票都在漲,而從去年中開始,只有成長性好的股票才會漲。”劉毅對《棱鏡》說,如果有牛市,也是結構性牛市,并且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了。
實際上,對于大部分職業投資者來說,“結構性牛市”是他們給予目前A股市場的一致定義。私募投資大V、上善若水資產董事長侯安揚就在評論近期指數行情時認為,大量個人投資者最近才有“賺錢的感覺”,但從2019年1月4日上證指數創下2440.91的低點至今,牛市其實已經走了一年半了。
結構性牛市代表板塊為消費股和科技股,消費以業績穩定的白酒行業為代表。貴州茅臺(600519.SH)從去年7月1日的967元,一年時間上漲到了最新的1600元,漲幅66%;五糧液則由116元上漲到了193元,漲幅同樣達到66%。科技板塊的代表性行業消費電子,立訊精密(002475.SZ)從15元上漲到了53元,近一年漲幅達到了253%;新能源電池的寧德時代(300750.SZ)由69元上漲到了178元,漲幅158%。
一位私募投資人形容,按照這些公司的股價漲幅來對應大盤,上漲早已經達到6000點了。
“你看ST鵬起(600614.SH),連續兩年虧損都要退市了,2019年初還翻倍,但現在已經腰斬了好幾次,這類股票再也不會起來了,還有煤炭和鋼鐵,過去一年都一直在底部橫盤。”劉毅說,因為不會普漲,牛市現在對很多股票來說已經失去意義。
“即便有牛市,也需要有研究公司和選擇標的的能力,而這,將消滅大部分散戶。”劉毅肯定的說。
金融股掀起狂潮,機構資金成為主流毫無疑問,近期上證指數暴漲的推手,來自金融板塊。
7月6日當天,券商板塊上漲9.43%,46只成分股中23只漲停,這是板塊連續第4天暴漲,進入7月以來,4個交易日累計上漲32.12%;而銀行板塊則在當天上漲9.49%,36家A股銀行幾乎全部漲停。
估值修復,被認為是金融板塊上漲的動力。安信證券分析認為,近期券商板塊上漲的主要動力在于市場對券商估值的修復,券商業績持續改善、基本面向好,且政策利好加速釋放,包括兩融標的擴充、創業板注冊制加速落地等。
估值低,是金融股的共同特性。與券商一樣,銀行股被許多穩健投資者視作安全墊,每年穩定的高分紅、相對平穩的基本面,大概率不會爆雷。但今年以來,銀行股已經跌至歷史低點,多家銀行股市凈率已跌至0.5倍左右。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指出,當前銀行指數估值僅0.68倍PB,處于歷史低位,下行空間小。
但國盛證券分析認為,低估值板塊雖然具備階段性修復條件,但難以帶動指數行情,也難以形成系統性風格切換。
有私募投資人將金融股的上漲,直白形容為踏空消費和科技等結構性牛市板塊的資金,只能在金融板塊尋找“安慰”。與以往散戶主導的牛市不同,本輪入場資金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為主,選擇標的更加注重低估值和基本面無瑕疵所帶來的安全性,而金融股是所剩無幾的選擇。
“6日的1.5萬億成交量,可能都是來自機構,股民大部分為存量資金,并沒有那么多散戶跑步進場。”劉毅說,這幾天,自己活躍的客戶中,大部分都是一直堅持在股海中的股民,因為被大盤重新激活而進來的只有兩個。
實際上,公募基金規模已經先于股市創下歷史紀錄。根據新華社報道,截至6月末,今年以來已成立超680只新發公募基金產品,合計募集規模超過1.06萬億元。而在我國公募基金20多年的發展史上,僅有2015年和2019年的新基金發行規模突破萬億元,分別為1.33萬億元和1.43萬億元,今年僅用半年時間過萬億,有望繼續刷新去年的歷史新高。
其中,上半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募集規模分別超過1700億元和5400億元,權益類基金發行總規模突破7100億元,占全部新發基金規模的67%。
去年,曾有明星基金發行規模50億元左右,最后認購達到600億元,而在7月6日大盤暴漲當天,據媒體報道,匯添富一款同樣規模的基金,半天時間認購金額就達到500億元。
“現在公募動不動就上百億規模,散戶更愛買了。” 通過和客戶的交流,劉毅發現,這種變化也源于結構性牛市的形成,“以前股票一起跌一起漲,自己隨便買,很多時候比基金賺錢效應還好,現在選股能力的要求凸顯了”。劉毅說,越來越多的散戶通過買基金賺到了錢,愿意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被基金“傷害”過的張倩不信邪,仍然認為“基金漲的時候沒有個股好,但跌起來比個股和大盤都狠”。她之所以選擇開戶,就是想要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上。
張倩說,自己急著開戶就是做好隨時入場的準備,會先挑選銀行股,但現在太瘋狂,打算等一等,如果不回調短期就不買了,總有不漲的一天,不害怕踏空。
“其實我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并不貪婪。”她強調說。
(文中所有人名均為化名,且本文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題目:隱秘的“牛市”:靚股早已起飛,散戶爬上懸崖
標題URL:http://www.yijiale78.com/article16/cghgdg.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微信小程序、Google、響應式網站、外貿網站建設、電子商務、建站公司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