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鬼腳七《關于產品經理的四點思考》,很有感觸。2009 年從做前端類庫 KISSY 開始,越來越體味到對技術人員來說,擁有一顆產品心也非常重要。

下面說的產品,特指基礎技術類產品,比如類庫、框架、開發者工具、內部平臺等。很多公司,有一定規模后,都會有專門人員投入基礎技術類產品的研發。這類產品,不會直接面向最終用戶,但會影響開發效率,以及最終產品的穩定、質量、性能等指標。
對于基礎技術類產品,要做好很不容易。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歡迎討論。
1. 去做產品,而不是項目
在本廠,有不少華麗麗的項目,但隔半年或一年后,就銷聲匿跡了。想通過一兩個項目來造就基礎技術類產品,基本上不太可能。
項目最多種下一棵小樹苗,樹苗要長大,更需要平平淡淡的日常工作。平時一點一滴灌溉,不斷去施肥修正,樹苗才能長成大樹。
產品人的心中永遠沒有“做完了”。產品有黑夜有白天,有歡喜也有淚水,產品人心中最重要的是夢想與堅持。
2. 學會欣賞,而不是顛覆
看見已有系統的缺點往往很容易。看見缺點后,經常會看不見缺點背后的大量優點。對于復雜系統,保持現狀往往是最正確的選擇。當然,這不代表著不去做改進,或不能去顛覆。
絕大部分決策,要解決掉現有系統的不足,更需要的往往是延續現有系統的優點,否則很容易做出看似勇敢卻路漫漫的決策。
3. 少做、做好、做通
要懂得說不,有所放棄,有所堅持。少做是為了多做,是為了不做。對基礎技術類產品,保持適當的慢,才能確保以后的快。
堅持做少,才有機會做好。好不光體現在技術上,還要與場景緊密結合,真正服務好使用者。
做通是在做好的基礎上,能用技術驅動創新,能觸類旁通,能由點及面。由深度帶來廣度,以一滲百。通是平臺化、體系化。
4. 順勢而為,而不是逆流而上
對技術人員來說,逆流而上很吸引人,但充滿著危險。順勢而為是保持對業界的關注。技術變化很快,新思想、新潮流未必代表著什么,但保持對社區的適量關注,適時跟進,往往能節省團隊的大量時間。
比如,對前端開發來說,我們可以繼續延續 Ant 或 Maven 等工具方案。但如果能看到Node.js的興起,能適時跟進 Grunt 等社區,那么我們的很多工作,都可以省掉。通過業界的成熟方案,稍加定制,就可以達成目標。
順勢而為可以讓團隊走得更快,不光速度快,心情更是愉快。
5. 追求小而美,打造生態圈
很多基礎技術產品,做出來相對容易,維護起來可是一場噩夢。你所在的公司,是否會有某一兩個系統,常年需要那么一兩個固定的人員或團隊持續維護?
好的產品成年后,應該能自我前行。SeaJS 的目標是希望能把 SeaJS 做“死”。“死”代表著穩定,也代表著重生。穩定是功能增無可增,減無可減,bug 接近零。重生是社區之美,就如 jQuery 一樣,原始作者 John Resig 可以安心去創業,jQuery 能通過社區的力量不斷自我前行。
小而美是事物的形態,小意味著成本、可替換性、可維護性等各方面的優勢,美意味著功能的完備與穩定。就如 Shell 的命令一樣,一旦成熟之后,可以十幾年甚至永遠不用再更新。
生態圈的形成,可以讓良幣驅逐劣幣,適者生存。生態圈也代表著解放,世界上不缺聰明人也不缺勤快人,缺的是一種機制,能讓這些聰明又勤快的人積極主動地一起來共建生態。打造生態圈,無論是在公司內還是整個業界,都非常重要。一旦形成了,生態圈里的產品就都會都有了生命,活躍靈動起來。
最后,想分享 Amazon 掌門人杰夫·貝索斯的一句話:It is always Day 1(永遠是第一天)。無論是做得很差,還是壓根兒就還沒開始做,只要開始,就有機會。如果已經做得很好,也不代表以后會好,每一天都是第一天。
網站題目:做基礎技術類產品的五點思考
本文地址:http://www.yijiale78.com/article18/cghedp.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品牌網站制作、搜索引擎優化、營銷型網站建設、定制網站、網站建設、移動網站建設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