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網站建設公司、成都網站制作、網站營銷推廣、網站開發設計,對服務門簾等多個行業擁有豐富的網站建設及推廣經驗。創新互聯網站建設公司成立于2013年,提供專業網站制作報價服務,我們深知市場的競爭激烈,認真對待每位客戶,為客戶提供賞心悅目的作品。 與客戶共同發展進步,是我們永遠的責任!
具體框架使用jframe,文本框組件:JTextField;密碼框組件:JPasswordField;標簽組件:JLabel;復選框組件:JCheckBox;單選框組件:JRadioButton;按鈕組件JButton。
登錄界面:
代碼實例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awt.*; ? //導入必要的包
public class denglu extends JFrame{
JTextField jTextField ;//定義文本框組件
JPasswordField jPasswordField;//定義密碼框組件
JLabel jLabel1,jLabel2;
JPanel jp1,jp2,jp3;
JButton jb1,jb2; //創建按鈕
public denglu(){
jTextField = new JTextField(12);
jPasswordField = new JPasswordField(13);
jLabel1 = new JLabel("用戶名");
jLabel2 = new JLabel("密碼");
jb1 = new JButton("確認");
jb2 = new JButton("取消");
jp1 = new JPanel();
jp2 = new JPanel();
jp3 = new JPanel();
//設置布局
this.setLayout(new GridLayout(3,1));
jp1.add(jLabel1);
jp1.add(jTextField);//第一塊面板添加用戶名和文本框
jp2.add(jLabel2);
jp2.add(jPasswordField);//第二塊面板添加密碼和密碼輸入框
jp3.add(jb1);
jp3.add(jb2); //第三塊面板添加確認和取消
// ? ? ? ?jp3.setLayout(new FlowLayout()); ?//因為JPanel默認布局方式為FlowLayout,所以可以注銷這段代碼.
this.add(jp1);
this.add(jp2);
this.add(jp3); ?//將三塊面板添加到登陸框上面
//設置顯示
this.setSize(300, 200);
//this.pack();
this.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this.setVisible(true);
this.setTitle("登陸");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 denglu();
}
}
拓展內容
java swing包
Swing 是一個為Java設計的GUI工具包。
Swing是JAVA基礎類的一部分。
Swing包括了圖形用戶界面(GUI)器件如:文本框,按鈕,分隔窗格和表。
Swing提供許多比AWT更好的屏幕顯示元素。它們用純Java寫成,所以同Java本身一樣可以跨平臺運行,這一點不像AWT。它們是JFC的一部分。它們支持可更換的面板和主題(各種操作系統默認的特有主題),然而不是真的使用原生平臺提供的設備,而是僅僅在表面上模仿它們。這意味著你可以在任意平臺上使用JAVA支持的任意面板。輕量級組件的缺點則是執行速度較慢,優點就是可以在所有平臺上采用統一的行為。
概念解析:
JFrame?– java的GUI程序的基本思路是以JFrame為基礎,它是屏幕上window的對象,能夠最大化、最小化、關閉。
JPanel?– Java圖形用戶界面(GUI)工具包swing中的面板容器類,包含在javax.swing 包中,可以進行嵌套,功能是對窗體中具有相同邏輯功能的組件進行組合,是一種輕量級容器,可以加入到JFrame窗體中。。
JLabel?– JLabel 對象可以顯示文本、圖像或同時顯示二者。可以通過設置垂直和水平對齊方式,指定標簽顯示區中標簽內容在何處對齊。默認情況下,標簽在其顯示區內垂直居中對齊。默認情況下,只顯示文本的標簽是開始邊對齊;而只顯示圖像的標簽則水平居中對齊。
JTextField?–一個輕量級組件,它允許編輯單行文本。
JPasswordField?– 允許我們輸入了一行字像輸入框,但隱藏星號(*) 或點創建密碼(密碼)
JButton?– JButton 類的實例。用于創建按鈕類似實例中的 "Login"。
以一個驗證登陸為例子
這里是界面層一般叫UIL
protected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ListUser Users = BLL.GetUserInfo(txtUserName.Text,txtPassword.Text);
if(Users.Length 0)
{
Response.Write("登陸成功");
}
else
{
Response.Write("登陸失敗");
}
}
以下是邏輯層代碼,業務邏輯層一般叫BLL
public static ListUser GetUserInfo(string user,string password)
{
string newPassword = GetMD5Hash(password); //這里對密碼進行加密處理,數據庫中存放的是經過MD5加密后的密,業務邏輯層一般都是處理復雜的邏輯.例如加密邏輯
ListUser Users = DAL.GetUserInfo(user,newPassword);
return Users;
}
以下是數據訪問層代碼,數據訪問層一般叫DAL
public static ListUser GetUserInfo(string user,string password)
{
ListUser Users = new ListUser();
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Password = '"+password+"' and User = '"+user+"'"; //寫where子句的時候把Password放前面.因為Password經過加密,所以可以防止SQL注入攻擊
SqlDataAdapter da = new SqlDataAdapter(sql,"這里是數據庫連接字符串");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da.Fill(ds);
for(int i=0;ids.Tables[0].Rows.Count;i++)
{
User user = new User(ds.Tables[0].Rows[i]["ID"].ToString(),ds.Tables[0].Rows[i]["User"].ToString(),ds.Tables[0].Rows[i]["Password"].ToString());
Users.Add(user);
}
return Users;
}
還會有一個Model層.叫做模板層.是數據表結構的印射.Model層是共用層,其他三層都要用到.
比如數據庫中有張表User,里面有3個字段ID,User,Password
那么在模板層中應該有一個類,數據庫中User表的一行對應一個User對象,一張表對應User對象的集合.
public class User
{
string ID;
string User;
string Password;
//重載構造函數
User(string id,string user,string password)
{
this.ID=id;
this.User=user;
this.Password=password;
}
}
三層架構一方面是為了解決應用程序中代碼之間調用復雜,代碼職責不清的問題;通過各層之間定義接口的形式,并將接口與實現分離,可以很容易的用不同的實現來替換原有的實現,從而有效的降低層與層之間的依賴關系。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整個團隊理解整個應用架構,降低后期維護成本,同時也有利于制定整個應用程序架構的標準。
另一方面三層架構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企業內部如果有效的根據技能調配技術人員,提高生產效率的問題,在大環境下,有效的分層能使不同職責的人各司其職,聚焦于個人專業技能的發展與培養上。
三層架構的出現不僅標準化了復雜系統的邏輯劃分,更幫助企業解決如果有效的形成技術人員組織機構的問題,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它一直是軟件架構設計的經典模式之一。
優勢
層次清晰,每個層次都提供了接口定義
很容易用新的實現替換原來的層次實現。例如對sql進行性能優化,并不會影響其他層的代碼結構。有利于后期維護。
有利于實現切面編程,減輕業務的復雜程度,加快編碼效率。
每個層次的定位明晰,業務處理的內容明確。依據層次,可以劃分不同的分工。開發人員可以只關注整個結構的其中某一層。
接口定義也提供了良好的可擴展性。例如數據庫從mysql切換到oracle,只需要通過配置來切換。
降低了代碼之間,層與層的依賴關系
復用性:利于各層代碼邏輯的復用
安全性:接口設計需要符合對擴展開發,對修改關閉的原則,增強了系統的安全性
各層次職責
表示層:是應用的用戶接口部分,擔負著用戶與應用的對話,交互功能。
業務邏輯層:主要是業務邏輯的處理,操作,是系統功能核心。
數據訪問層:也稱為是數據持久層,昆明電腦培訓發現其功能主要是負責數據庫的訪問。
MVC模式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縮寫,中文翻譯為"模式-視圖-控制器"。MVC應用程序總是由這三個部分組成。Event(事件)導致Controller改變Model或View,或者同時改變兩者。只要Controller改變了Models的數據或者屬性,所有依賴的View都會自動更新。類似的,只要Controller改變了View,View會從潛在的Model中獲取數據來刷新自己。MVC模式最早是smalltalk語言研究團提出的,應用于用戶交互應用程序中。smalltalk語言和java語言有很多相似性,都是面向對象語言,很自然的SUN在petstore(寵物店)事例應用程序中就推薦MVC模式作為開發Web應用的架構模式。MVC模式是一種架構模式,其實需要其他模式協作完成。在J2EE模式目錄中,通常采用service to worker模式實現,而service to worker模式可由集中控制器模式,派遣器模式和Page Helper模式組成。而Struts只實現了MVC的View和Controller兩個部分,Model部分需要開發者自己來實現,Struts提供了抽象類Action使開發者能將Model應用于Struts框架中。
MVC模式是一個復雜的架構模式,其實現也顯得非常復雜。但是,我們已經終結出了很多可靠的設計模式,多種設計模式結合在一起,使MVC模式的實現變得相對簡單易行。Views可以看作一棵樹,顯然可以用Composite Pattern來實現。Views和Models之間的關系可以用Observer Pattern體現。Controller控制Views的顯示,可以用Strategy Pattern實現。Model通常是一個調停者,可采用Mediator Pattern來實現。
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MVC三個部分在J2EE架構中處于什么位置,這樣有助于我們理解MVC模式的實現。MVC與J2EE架構的對應關系是:View處于Web Tier或者說是Client Tier,通常是JSP/Servlet,即頁面顯示部分。Controller也處于Web Tier,通常用Servlet來實現,即頁面顯示的邏輯部分實現。Model處于Middle Tier,通常用服務端的javaBean或者EJB實現,即業務邏輯部分的實現。
一、MVC設計思想
MVC英文即Model-View-Controller,即把一個應用的輸入、處理、輸出流程按照Model、View、Controller的方式進行分離,這樣一個應用被分成三個層——模型層、視圖層、控制層。
視圖(View)代表用戶交互界面,對于Web應用來說,可以概括為HTML界面,但有可能為XHTML、XML和Applet。隨著應用的復雜性和規模性,界面的處理也變得具有挑戰性。一個應用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視圖,MVC設計模式對于視圖的處理僅限于視圖上數據的采集和處理,以及用戶的請求,而不包括在視圖上的業務流程的處理。業務流程的處理交予模型(Model)處理。比如一個訂單的視圖只接受來自模型的數據并顯示給用戶,以及將用戶界面的輸入數據和請求傳遞給控制和模型。
模型(Model):就是業務流程/狀態的處理以及業務規則的制定。業務流程的處理過程對其它層來說是黑箱操作,模型接受視圖請求的數據,并返回最終的處理結果。業務模型的設計可以說是MVC最主要的核心。目前流行的EJB模型就是一個典型的應用例子,它從應用技術實現的角度對模型做了進一步的劃分,以便充分利用現有的組件,但它不能作為應用設計模型的框架。它僅僅告訴你按這種模型設計就可以利用某些技術組件,從而減少了技術上的困難。對一個開發者來說,就可以專注于業務模型的設計。MVC設計模式告訴我們,把應用的模型按一定的規則抽取出來,抽取的層次很重要,這也是判斷開發人員是否優秀的設計依據。抽象與具體不能隔得太遠,也不能太近。MVC并沒有提供模型的設計方法,而只告訴你應該組織管理這些模型,以便于模型的重構和提高重用性。我們可以用對象編程來做比喻,MVC定義了一個頂級類,告訴它的子類你只能做這些,但沒法限制你能做這些。這點對編程的開發人員非常重要。
業務模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模型那就是數據模型。數據模型主要指實體對象的數據 保存(持續化)。比如將一張訂單保存到數據庫,從數據庫獲取訂單。我們可以將這個模型單獨列出,所有有關數據庫的操作只限制在該模型中。
控制(Controller)可以理解為從用戶接收請求, 將模型與視圖匹配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戶的請求。劃分控制層的作用也很明顯,它清楚地告訴你,它就是一個分發器,選擇什么樣的模型,選擇什么樣的視圖,可以完成什么樣的用戶請求。控制層并不做任何的數據處理。例如,用戶點擊一個連接,控制層接受請求后, 并不處理業務信息,它只把用戶的信息傳遞給模型,告訴模型做什么,選擇符合要求的視圖返回給用戶。因此,一個模型可能對應多個視圖,一個視圖可能對應多個模型。
模型、視圖與控制器的分離,使得一個模型可以具有多個顯示視圖。如果用戶通過某個視圖的控制器改變了模型的數據,所有其它依賴于這些數據的視圖都應反映到這些變化。因此,無論何時發生了何種數據變化,控制器都會將變化通知所有的視圖,導致顯示的更新。這實際上是一種模型的變化-傳播機制。模型、視圖、控制器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各自的主要功能,如圖1所示。
二、MVC設計模式的實現
ASP.NET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現這種經典設計模式的類似環境。開發者通過在ASPX頁面中開發用戶接口來實現視圖;控制器的功能在邏輯功能代碼(.cs)中實現;模型通常對應應用系統的業務部分。在ASP.NET中實現這種設計而提供的一個多層系統,較經典的ASP結構實現的系統來說有明顯的優點。將用戶顯示(視圖)從動作(控制器)中分離出來,提高了代碼的重用性。將數據(模型)從對其操作的動作(控制器)分離出來可以讓你設計一個與后臺存儲數據無關的系統。就MVC結構的本質而言,它是一種解決耦合系統問題的方法。
2.1 視圖
視圖是模型的表示,它提供用戶交互界面。使用多個包含單顯示頁面的用戶部件,復雜的Web頁面可以展示來自多個數據源的內容,并且網頁人員,美工能獨自參與這些Web頁面的開發和維護。
在ASP.NET下,視圖的實現很簡單。可以像開發WINDOWS界面一樣直接在集成開發環境下通過拖動控件來完成頁面開發本。本文中介紹每一個頁面都采用復合視圖的形式即:一個頁面由多個子視圖(用戶部件)組成;子視圖可以是最簡單HTML 控件、服務器控件或多個控件嵌套構而成的Web自定義控件。頁面都由模板定義,模板定義了頁面的布局,用戶部件的標簽和數目,用戶指定一個模板,平臺根據這些信息自動創建頁面。針對靜態的模板內容,如頁面上的站點導航,菜單,友好鏈接,這些使用缺省的模板內容配置;針對動態的模板內容(主要是業務內容),由于用戶的請求不同,只能使用后期綁定,并且針對用戶的不同,用戶部件的顯示內容進行過濾。使用由用戶部件根據模板配置組成的組合頁面,它增強了可重用性,并原型化了站點的布局。
視圖部分大致處理流程如下:首先,頁面模板定義了頁面的布局;頁面配置文件定義視圖標簽的具體內容(用戶部件);然后,由頁面布局策略類初始化并加載頁面;每個用戶部件根據它自己的配置進行初始化,加載校驗器并設置參數,以及事件的委托等;用戶提交后,通過了表示層的校驗,用戶部件把數據自動提交給業務實體即模型。
這一部分主要定義了WEB頁面基類PageBase;頁面布局策略類PageLayout,完成頁面布局,用于加載用戶部件到頁面;用戶部件基類UserControlBase即用戶部件框架,用于動態加載檢驗部件,以及實現用戶部件的個性化。為了實現WEB應用的靈活性,視圖部分也用到了許多配置文件例如:置文件有模板配置、頁面配置、路徑配置、驗證配置等。
2.2 控制器
為了能夠控制和協調每個用戶跨越多個請求的處理,控制機制應該以集中的方式進行管理。因此,為了達到集中管理的目的引入了控制器。應用程序的控制器集中從客戶端接收請求(典型情況下是一個運行瀏覽器的用戶),決定執行什么商業邏輯功能,然后將產生下一步用戶界面的責任委派給一個適當的視圖組件。
用控制器提供一個控制和處理請求的集中入口點,它負責接收、截取并處理用戶請求;并將請求委托給分發者類,根據當前狀態和業務操作的結果決定向客戶呈現的視圖。在這一部分主要定義了HttpReqDispatcher(分發者類)、HttpCapture(請求捕獲者類)、Controller(控制器類)等,它們相互配合來完成控制器的功能。請求捕獲者類捕獲HTTP請求并轉發給控制器類。控制器類是系統中處理所有請求的最初入口點。控制器完成一些必要的處理后把請求委托給分發者類;分發者類分發者負責視圖的管理和導航,它管理將選擇哪個視圖提供給用戶,并提供給分發資源控制。在這一部分分別采用了分發者、策略、工廠方法、適配器等設計模式。
為了使請求捕獲者類自動捕獲用戶請求并進行處理,ASP.NET 提供低級別的請求/響應 API,使開發人員能夠使用 .NET 框架類為傳入的 HTTP 請求提供服務。為此,必須創作支持 System.Web.IHTTPHandler 接口和實現 ProcessRequest() 方法的類即:請求捕獲者類,并在web.config 的 <httphandlers> 節中添加類。ASP.NET 收到的每個傳入 HTTP 請求最終由實現 IHTTPHandler 的類的特定實例來處理。IHttpHandlerFactory 提供了處理 IHttpHandler 實例 URL 請求的實際解析的結構。HTTP 處理程序和工廠在 ASP.NET 配置中聲明為 web.config 文件的一部分。ASP.NET 定義了一個 <httphandlers> 配置節,在其中可以添加和移除處理程序和工廠。子目錄繼承 HttpHandlerFactory 和 HttpHandler 的設置。 HTTP 處理程序和工廠是 ASP.NET 頁框架的主體。工廠將每個請求分配給一個處理程序,后者處理該請求。 例如,在全局 machine.config 文件中,ASP.NET 將所有對 ASPx 文件的請求映射到 HttpCapture類:
<httphandlers>
...
...
</httphandlers>
2.3 模型
MVC系統中的模型從概念上可以分為兩類――系統的內部狀態和改變系統狀態的動作。模型是你所有的商業邏輯代碼片段所在。本文為模型提供了業務實體對象和業務處理對象:所有的業務處理對象都是從ProcessBase類派生的子類。業務處理對象封裝了具體的處理邏輯,調用業務邏輯模型,并且把響應提交到合適的視圖組件以產生響應。業務實體對象可以通過定義屬性描述客戶端表單數據。所有業務實體對象都EntityBase派生子類對象,業務處理對象可以直接對它進行讀寫,而不再需要和request、response對象進行數據交互。通過業務實體對象實現了對視圖和模型之間交互的支持。實現時把"做什么"(業務處理)和"如何做"(業務實體)分離。這樣可以實現業務邏輯的重用。由于各個應用的具體業務是不同的,這里不再列舉其具體代碼實例。
三、MVC設計模式的擴展
通過在ASP.NET中的MVC模式編寫的,具有極其良好的可擴展性。它可以輕松實現以下功能:
①實現一個模型的多個視圖;
②采用多個控制器;
③當模型改變時,所有視圖將自動刷新;
④所有的控制器將相互獨立工作。
這就是MVC模式的好處,只需在以前的程序上稍作修改或增加新的類,即可輕松增加許多程序功能。以前開發的許多類可以重用,而程序結構根本不再需要改變,各類之間相互獨立,便于團體開發,提高開發效率。下面討論如何實現一個模型、兩個視圖和一個控制器的程序。其中模型類及視圖類根本不需要改變,與前面的完全一樣,這就是面向對象編程的好處。對于控制器中的類,只需要增加另一個視圖,并與模型發生關聯即可。該模式下視圖、控制器、模型三者之間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
同樣也可以實現其它形式的MVC例如:一個模型、兩個視圖和兩個控制器。從上面可以看出,通過MVC模式實現的應用程序具有極其良好的可擴展性,是ASP.NET面向對象編程的未來方向。
四、MVC的優點
大部分用過程語言比如ASP、PHP開發出來的Web應用,初始的開發模板就是混合層的數據編程。例如,直接向數據庫發送請求并用HTML顯示,開發速度往往比較快,但由于數據頁面的分離不是很直接,因而很難體現出業務模型的樣子或者模型的重用性。產品設計彈性力度很小,很難滿足用戶的變化性需求。MVC要求對應用分層,雖然要花費額外的工作,但產品的結構清晰,產品的應用通過模型可以得到更好地體現。
首先,最重要的是應該有多個視圖對應一個模型的能力。在目前用戶需求的快速變化下,可能有多種方式訪問應用的要求。例如,訂單模型可能有本系統的訂單,也有網上訂單,或者其他系統的訂單,但對于訂單的處理都是一樣,也就是說訂單的處理是一致的。按MVC設計模式,一個訂單模型以及多個視圖即可解決問題。這樣減少了代碼的復制,即減少了代碼的維護量,一旦模型發生改變,也易于維護。 其次,由于模型返回的數據不帶任何顯示格式,因而這些模型也可直接應用于接口的使用。
再次,由于一個應用被分離為三層,因此有時改變其中的一層就能滿足應用的改變。一個應用的業務流程或者業務規則的改變只需改動MVC的模型層。
控制層的概念也很有效,由于它把不同的模型和不同的視圖組合在一起完成不同的請求,因此,控制層可以說是包含了用戶請求權限的概念。
最后,它還有利于軟件工程化管理。由于不同的層各司其職,每一層不同的應用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有利于通過工程化、工具化產生管理程序代碼。
五、MVC的不足
MVC的不足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了系統結構和實現的復雜性。對于簡單的界面,嚴格遵循MVC,使模型、視圖與控制器分離,會增加結構的復雜性,并可能產生過多的更新操作,降低運行效率。
(2)視圖與控制器間的過于緊密的連接。視圖與控制器是相互分離,但確實聯系緊密的部件,視圖沒有控制器的存在,其應用是很有限的,反之亦然,這樣就妨礙了他們的獨立重用。
(3)視圖對模型數據的低效率訪問。依據模型操作接口的不同,視圖可能需要多次調用才能獲得足夠的顯示數據。對未變化數據的不必要的頻繁訪問,也將損害操作性能。
(4) 目前,一般高級的界面工具或構造器不支持MVC模式。改造這些工具以適應MVC需要和建立分離的部件的代價是很高的,從而造成使用MVC的困難。
c/s和b/s其實只是展現層不一樣,一個是胖客戶端,一個是網頁,框架的話,我現在做的這個就是后臺用spring和hibernate,前臺用rcp
                本文名稱:java登錄三層架構代碼 Javaweb三層架構
                
                本文URL:http://www.yijiale78.com/article18/doddjgp.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營銷型網站建設、商城網站、服務器托管、手機網站建設、關鍵詞優化、動態網站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