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偷拍视频精品区一区二,口述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夫妇激情啪发布,成人永久免费网站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高清免费在线,青青草在线观看视频观看,久久久久久国产一区,天天婷婷久久18禁,日韩动漫av在线播放直播

oracle怎么設置日志,oracle 操作日志

如何配置Log4Net使用Oracle數據庫記錄日志

一、前提條件

在萬年等地區,都構建了全面的區域性戰略布局,加強發展的系統性、市場前瞻性、產品創新能力,以專注、極致的服務理念,為客戶提供網站設計制作、網站設計 網站設計制作按需定制網站,公司網站建設,企業網站建設,品牌網站設計,營銷型網站建設,成都外貿網站制作,萬年網站建設費用合理。

系統必須是使用LOG4J進行日志管理,否則方法無效。

系統必須包含commons-logging-xxx.jar,log4j-xxx.jar這兩個JAR包,XXX為版本號。

二、操作步驟

1、創建日志表

要把日志持久化,必須在數據庫中創建一張用來存儲日志信息的表,表內字段為日志

的一個主要屬性包括:操作類,執行方法,打印時間,日志級別,日志內容。

CREATE TABLE RESLOG (LOGID VARCHAR2(20) NOT NULL,

CLASS VARCHAR2(200),

METHOD VARCHAR2(100),

CREATETIME DATE,

LOGLEVEL VARCHAR2(50),

MSG VARCHAR2(4000))

因為存儲的類為類的全部路徑,所以CLASS字段長度需要比較大。

2、日志管理配置

LOG4J主要有兩種配置文件.properties和.xml,這里以properties文件為基礎來講

述,關于XML文件的配置,相信大家看完下面的介紹也一樣能輕松完成。

通常在LOG4J.PROPERTIES文件的第一行是:

log4j.rootLogger= XXX,這句是控制日志的輸出,如果想吧日志輸出到數據庫,

則需要在XXX中添加“DB”,如log4j.rootLogger=INFO,stdout,Platform,db。上面

這句就是把日志中級別為INFO的信息輸出到STDOUT,PLATFORM和DB

(DATABASE)中。

配置好如上的信息,LOG4J就知道用戶是想把信息存入數據庫,接下來我們就要來

配置數據庫的相關信息(包括緩存,數據庫連接信息,和執行SQL),配置信息如下:

###JDBCAppender

log4j.appender.db = org.apache.log4j.jdbc.JDBCAppender

//這個配置是選擇使用JDBCAppender方法,將日志信息存儲到數據庫。當然,如果你還要做其他操作,可以自己寫個類,繼承JDBCAppender就OK了。

log4j.appender.db.BufferSize=1

//這個配置是告訴LOG4J,有多少條日志信息后才存入數據庫,我這里是1,就是說有一條就查一條,顯然這樣在生產環境下是很影響系統性能的。

log4j.appender.db.driver=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這個配置是告訴LOG4J,做數據庫存儲所用的驅動。

log4j.appender.db.URL=jdbc:oracle:thin:@ip:port:sid

//這個配置數據庫連接的URL,不用說也都知道。

log4j.appender.db.user=XXX

log4j.appender.db.password=XXX

//上面兩個是數據庫連接時的用戶名和密碼

log4j.appender.db.sql=insert into RESLOG

(LogId,Class,Method,createTime,LogLevel,MSG)

values (SQ_RESLOG_LOGID.Nextval,'%C','%M',

to_date('%d{yyyy-MM-dd HH:mm:ss}','yyyy-MM-dd

HH24:mi:ss'),'%p','%m')

//這個配置是告訴當LOG4J吧日志存儲數據庫時用的SQL語句。SQ_RESLOG_LOGID.Nextval是我建的一個SEQUENCE;‘%C’是日志中的CLASS;‘%M’是打印日志是執行到類里的方法;‘%d’是打印的時間,它支持格式化;‘%P’是日志級別,包括INFO、DEBUG、ERROR等;‘%m’是MSG,日志內容。注意這里的參數區分大小寫。

log4j.appender.db.layout=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通過上面的配置,現在再啟動服務,LOG4J就會自動把原來存儲在.LOG文件中的信息,同時存儲到數據庫了。

ORACLE的日志,如何手動切換?

1.查看數據庫的日志模式

archive log list;

2.進行日志切換操作

這里我是從非歸檔模式向歸歸檔模式操作.

a.關閉運行數據庫實例

shutdown immediate;

b.備份數據庫

該備份跟以后產生的日志一起用于將來的災難恢復(很重要,如要改為歸檔日志模式,沒有這個數據庫備份,僅有日志文件是無法從該時間點恢復的)

c.啟動數據庫實例到mount狀態,但不要打開。

startup mount;

d.切換數據庫日志模式。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設置數據庫為歸檔日志模式)

alter database noarchivelog;(設置數據庫為歸檔日志模式)

d.進行自動歸檔的切換

alter system archive log start

alter system archive log stop

(在standy模式不能切換為手動歸檔)

e.打開數據庫

alter database open;

3.手動歸檔相關操作

alter system archive log current;

alter system archive log all;

oracle 如何查看日志?

1、Oracle日志的路徑的查看:

登錄:sqlplus "/as sysdba"

查看路徑:SQL select * from v$logfile;

SQL select * from v$logfile;(#日志文件路徑)

2、Oracle日志文件包含哪些內容:(日志的數量可能略有不同)

control01.ctl example01.dbf redo02.log ? sysaux01.dbf undotbs01.dbf

control02.ctl redo03.log ? system01.dbf users01.dbf

control03.ctl redo01.log ? ? SHTTEST.dbf temp01.dbf

3、Oracle日志的查看方法語句代碼:

SQLselect * from v$sql ? (#查看最近所作的操作)

SQLselect * fromv $sqlarea(#查看最近所作的操作)

4、LogMiner的使用:

5、查看LogMiner工具分析結果

SQL select * from dict t where t.table_name like '%LOGMNR%';看所有與logmnr相關的視圖

6、分析結果在GV$LOGMNR_CONTENTS 視圖中,可按以下語句查詢:?

selec tscn , timestamp , log_id , seg_owner , seg_type , table_space , data_blk# , data_obj# , data_objd#, session#,serial#,username,session_info,sql_redo,sql_undo from logmnr3 t where t.sql_redo like 'create%';

oracle 怎么生成歸檔日志文件

oracle 歸檔日志

歸檔日志(Archive Log)是非活動的重做日志備份.通過使用歸檔日志,可以保留所有重做歷史記錄,當數據庫處于ARCHIVELOG模式并進行日志切換式,后臺進程ARCH會將重做日志的內容保存到歸檔日志中.當數據庫出現介質失敗時,使用數據文件備份,歸檔日志和重做日志可以完全恢復數據庫.

日志操作模式:ARCHIVELOG NOARCHIVELOG

1,改變日志操作模式:

檢查當前日志操作模式

SELECT log_mode from v$database;

關閉數據庫,然后裝載數據庫

SHUTDOWN IMMEDIATE

STARTUP MOUNT

改變日志操作模式,然后打開數據庫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ALTER DATABASE OPEN;

2,執行手工歸檔

從oracle database 10g開始,當將日志操作模式轉變未ARCHIVELOG模式時,oracle會自動啟動ARCH進程.如果要使用手工歸檔.那么在改變日志操作模式時必須使用命令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MANUAL.

需要注意,使用手工歸檔方式,數據庫管理員必須手工執行歸檔命令.如果沒有執行手工歸檔命令,日志組的原有內容將不能被覆蓋.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MANUAL 命令是為了與先前的版本兼容而保留的,.將來的oracle版本會淘汰該命令,使用手工歸檔方式是,數據庫管理員可以執行以下命令歸檔重做日志:

ALTER SYSTEM ARCHIVELOG ALL;

3,配置歸檔進程

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MAX_PROCESSES用于指定例程初始啟動的最大歸檔進程個數,當將數據庫轉變為ARCHIVELOG模式時,默認情況下oracle會自動啟動兩個歸檔進程.通過改變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MAX_PROCESS的值,可以動態地增加或降低歸檔進程的個數: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MAX_PROCESSES=3;配置歸檔位置和文件格式

當數據庫處于ARCHIVELOG模式時,如果進行日志切換,后臺進程將自動生成歸檔日志,歸檔日志的默認位置為%oracle_home%rdbms,在oracle database 10g中,歸檔日志的默認文件格式為ARC%S_%R.%T.為了改變歸檔日志的位置和名稱格式,必須改變相應的初始化參數,1,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FORMAT用于指定歸檔日志的文件名格式,設置該初始化參數時,可以指定以下匹配符:

%s: 日志序列號:

%S: 日志序列號(帶有前導0)

%t: 重做線程編號.

%T: 重做線程編號(帶有前導0)

%a: 活動ID號

%d: 數據庫ID號

%r RESETLOGS的ID值.

從10g開始,配置歸檔日志文件格式時,必須帶有%s,%t和%r匹配符,配置了歸檔文件格式后,必須重啟數據庫.

2,使用LOG_ARCHIVE_DEST配置歸檔位置

如果不使用備用數據庫,只需要將歸檔日志存放到本地目錄.配置本地歸檔位置可以使用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其中,第一個參數用于設置第一個歸檔位置,第二個參數用于指定第二個歸檔位置.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d:demoarchive1';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uplex_dest='d:demoarchive2';3,使用LOG_ARCHIVE_DEST_n配置多個歸檔位置.

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_n用于指定多個歸檔位置,該參數最多可以指定10個歸檔位置.通過使用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_n,不僅可以配置本地歸檔位置,還可以配置遠程歸檔位置.

如果既要在主節點上生成歸檔日志,又要將歸檔日志傳遞到備用節點,那么必須使用參數LOG_ARCHIVE_DEST_n.該參數與LOG_ARCHIVE_DEST具有如下區別;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_n可以配置本地歸檔位置和遠程歸檔位置,而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只能配置本地歸檔位置.

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_n可以配置多達10個歸檔位置,而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最多只能配置兩個歸檔位置.

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_n 不能與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同時使用.

因為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_n不能與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同時使用,所以必須禁用初始化參數LOG_ARCH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當使用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_n配置本地歸檔位置時,需要指定LOCALTION選項.當配置遠程歸檔位置時,需要指定SERVICE選項.

示例如下: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uplex_dest='';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1='location=d:demoarchive1';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2='location=d:demoarchive2';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3='location=d:demoarchive3';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4='service=standby';配置遠程歸檔位置時,SERVICE選項需要指定遠程數據庫的網絡服務名(在tnsnames.ora文件中配置)4,使用LOG_ARCHIVE_DEST_n選項

使用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_n配置歸檔位置時,可以在歸檔位置上指定OPTIONAL或MANDATORY選項.指定MANDATORY選項時,可以設置REOPEN屬性.

OPTIONAL:該選項是默認選項.使用該選項時,無論歸檔是否成功,都可以覆蓋重做日志.

MANDATORY:強制歸檔.使用該選項時,只有在歸檔成功之后,重做日志才能被覆蓋.

REOPEN:該屬性用于指定重新歸檔的時間間隔,默認值為300秒,必須跟在MANDATORY后.

例: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1=’location=d:demoarchive1 mandatory’;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2=’location=d:demoarchive2 mandatory reopen=500’;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3=’location=d:demoarchive3 optional’;5,控制本地歸檔成功的最小個數.

使用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控制本地歸檔的最小成功個數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2;6,使用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DEST_STATE_n控制歸檔位置的可用性.設置該參數為ENABLE(默認值),表示會激活相應的歸檔位置;設置該參數為DEFER,表示禁用相應歸檔位置.當歸檔日志所在磁盤損壞或填滿時,DBA需要暫時禁用該歸檔位置.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state_3=defer;(禁用)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state_3=enable;(啟用)顯示歸檔日志信息

1,使用ARCHIVE LOG LIST命令可以顯示日志操作模式,歸檔位置,自動歸檔機器要歸檔的日志序列號等信息.

2顯示日志操作模式

SELECT name,log_mode FROM v$database;

3,顯示歸檔日志信息.

Col name format a46

Select name, swquence#, first_change# FROM v$archived_log;Name用于表示歸檔日志文件名,sequence#用于表示歸檔日志對應的日志序列號,firs_change#用于標識歸檔日志的起始SCN值.

4、執行介質恢復時,需要使用歸檔日志文件,此四必須準確定位歸檔日志的存放位置.通過查詢動態性能視圖v$archive_dest可以取得歸檔日志所在目錄.

SELECT destination FROM v$archive dest;

5,顯示日志歷史信息

SELECT * FROM v$loghist;

THREAD#用于標識重做線程號,SEQUNCE#用于標識日志序列號,FIRST_CHANGE#用于標識日志序列號對應的起始SCN值,FIRST_TIME用于標識起始SCN的發生時間.SWICTH_CHANGE#用于標識日志切換的SCN值.

6.顯示歸檔進程信息.

進行日志切換時,ARCH進程會自動將重做日志內容復制到歸檔日志中,為了加快歸檔速度,應該啟用多個ARCH進程.通過查詢動態性能視圖V$ARCHIVE_PROCESSES可以顯示所有歸檔進程的信息!

SELECT * FROM v$archive_processes;

Porcess用于標識ARCH進程的編號,status用于標識ARCH進程的狀態(ACTIVE:活動,STOPPED:未啟動),log_sequence用于標識正在進行歸檔的日志序列號,state用于標識ARCH進程的工作狀態==========================================用Oracle歸檔日志進行恢復的方法

用Oracle歸檔日志進行恢復的方法

聯機重演日志沒有丟失應使用完成恢復,如聯機重演日志損壞,而又沒有備份,就只能進行不完全恢復。

一、完全恢復:

1.使用命令“svrmgrl”調用行方式服務器管理;2.輸入命令“connect internal”,然后輸入命令“startup mount’;3.輸入命令“recover database;”

4.按下ENTER,接受默認值。

5.然后輸入命令“alter database open;”完成數據庫恢復。

二、不完全恢復

警告:

應用不完成恢復前,必須將數據庫做一次完全冷備份,因為應用不完全恢復后,聯機重演日志將重置,以前的所有日志不可用。

如果恢復不成功,數據庫就不能使用了。再次強調,做完全冷備份后再應用不完全恢復。

1).基于變化的恢復(change-based recovery)要執行基于變化的恢復,需要知道丟失日志之前的系統寫入歸檔重演日志的最大的變化號(SCN),然后可以啟動恢復語句恢復數據庫直到改變scn_number,其中比scn_number是寫到已歸檔重演日志文件順序號386的SCN(即,小于丟失日志順序號387的SCN)。可以從V$log_history視圖中得到SCN信息。

select first_change# from v$log_history where sequence#=387;其中387為最后一個有效的日志文件號加1,該例是查找386.

知道了SCN后,使用下述步驟完成恢復

1.使用命令“svrmgrl”調用行方式服務器管理;2.輸入命令“connect internal”,然后輸入命令“startup mount’;3.輸入命令“recover database until change 9999;”

4.在回答Oracle第一個歸檔重演日志建議信息時,輸入“auto”,Oracle在找到第387號重演日志之前停止恢復。

5.用命令“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打開數據庫。(應用該命令前請確認數據庫已備份,如打開失敗,日志將不可用)2).基于停止的恢復(cancel-based recovery)

1.使用命令“svrmgrl”調用行方式服務器管理;2.輸入命令“connect internal”,然后輸入命令“startup mount’;3.輸入命令“recover database until cancel;”,Oracle提示需要的第一個歸檔重演日志文件名.按下ENTER鍵接受缺省文件名,并且—路ENTER直到詢問順序號387的日志。輸入“cancel”,停止恢復操作。

4.用命令“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打開數據庫。(應用該命令前請確認數據庫已備份,如打開失敗,日志將不可用)3).基于時間的恢復(time-based recovery)

為使用基于時間的恢復,必須知道記錄在V$log_history歸檔重演日志序號387(丟失重演日志)的時間,通過執行查詢語句“select time from v$log_history where sequence#=387;”得到。本例得到的時間是:2002-06-23 14:42:04現在開始實施恢復。

1.使用命令“svrmgrl”調用行方式服務器管理;2.輸入命令“connect internal”,然后輸入命令“startup mount’;3.輸入命令“recover database until time '2002/06/23 14:42:04';”,Oracle提示需要的第一個歸檔重演日志文件名,輸入“auto”,Oracle恢復歸檔重演日志直到序號為387的日志,停止恢復操作。

4.用命令“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打開數據庫。(應用該命令前請確認已數據庫已備份,如打開失敗,日志將不可用)提示: 使用基于時間的恢復,時間的格式是YYYY/MM/DD HH24:MI:SS,并且用單引號括起。

附:如何啟用Oracle的歸檔方式

1.參照以下內容編輯init.ora文件:

log_archive_start = true

log_archive_dest_1 = " LOCATION=D:\Oracle\oradata\ORCL\archive "og_archive_format = %%ORACLE_SID%%T%TS%S.ARC2.關閉數據庫

svrmgrl connect internal

svrmgrl shutdown normal

3.然后啟動實例并安裝該數據庫,但不打開數據庫。

svrmgrl startup mount

4.接著,發布下列更改數據庫的命令。

Svrmgrl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5.現在,數據庫已經更改為歸檔方式,您可以打開數據庫。

svrmgrl alter database open;

提示:也可以使用DBA studio工具啟用數據庫的歸檔方式,操作很簡單=============================================================ORACLE歸檔模式的設置

在ORACLE 數據庫的開發環境和測試環境中,數據庫的日志模式和自動歸檔模式一般都是不設置的,這樣有利于系統應用的調整,也免的生成大量的歸檔日志文件將磁盤空間大量的消耗。但在系統上線,成為生產環境時,將其設置為日志模式并自動歸檔就相當重要了,因為,這是保證系統的安全性,有效預防災難的重要措施。這樣,通過定時備份數據庫和在兩次備份間隔之間的日志文件,可以有效的恢復這段時間的任何時間點的數據,可以在很多時候挽回或最大可能的減少數據丟失。

一、 要使OARCLE 數據庫進行日志的自動歸檔,需要做兩方面的事情;1.是數據庫日志模式的設置(可為Archive Mode 和No Archive Mode);2.就是自動歸檔模式設置(Automatic archival,可為Enabled 和Disabled)。

二、 如何查看數據庫的現行日志和自動歸檔模式的設置可用archive log list 命令來查看。

運行在日志自動歸檔模式下的數據庫系統查看結果如下(一般是生產環境):

SQL archive log list

Database log mode Archive Mode

Automatic archival Enabled

Archive destination /backup/archivelog

Oldest online log sequence 2131

Next log sequence to archive 2133

Current log sequence 2133

沒有啟動數據庫日志模式和自動歸檔的數據庫系統查看結果如下(一般是測試環境):

SQL archive log list

Database log mode No Archive Mode

Automatic archival Disabled

Archive destination /u01/app/oracle/product/8.1.7/dbs/archOldest online log sequence 194

Current log sequence 196

三. 數據庫日志模式的設置

在創建數據庫時,可以在CREATE DATABASE 語句中指定數據庫的日志模式。假如沒有指明,則缺省為NOARCHIVELOG 模式。由于如果在創建數據庫時指明是Archive Mode的話,會增加約20%的創建時間,而在以后啟動INSTANCE 時再設置的話,一般只用去幾秒的時間,所以一般在創建數據庫時是不設置為ARCHIVE MODE 的。

將數據庫的日志模式設置切換(Archive Mode 和No Archive Mode 之間的切換)的步驟和操作如下:

1. 關閉運行的數據庫實例

SQL shutdown

在進行日志模式切換之前,必須將運行的數據庫正常關閉。

2. 備份數據庫

該備份跟以后產生的日志一起用于將來的災難恢復(很重要,如要改為歸檔日志模式,沒有這個數據庫備份,僅有日志文件是無法從該時間點恢復的)。

3. 啟動數據庫實例到mount 狀態,但不要打開。

SQL startup mount

4. 切換數據庫日志模式。

SQL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設置數據庫為歸檔日志模式)或SQL alter database noarchivelog;(設置數據庫為非歸檔日志模式)5. 打開數據庫

SQL alter database open;

6. 確認數據庫現在處于歸檔日志模式。

SQL archive log list;

Database log mode Archive Mode

Automatic archival Enabled

Archive destination for example: $ORACLE_HOME/dbs/archOldest on-line log sequence 275

Next log sequence 277

Current log sequence 278

7. 將這個時間點的redo logs 歸檔

SQL archive log all;

8. 確認新產生的日志文件已在相應的歸檔目錄下面。

四. 自動歸檔模式設置(Automatic archival,可為Enabled 和Disabled)。

在該模式下,數據庫啟動一個arch 進程,專門負責將redo logs 寫到系統歸檔設備的相應目錄下。在數據庫的參數文件中設置參數(一般是在$ORACLE_HOME/dbs/init*.ora 文件中):

LOG_ARCHIVE_START=

LOG_ARCHIVE_DEST=

LOG_ARCHIVE_FORMAT=

LOG_ARCHIVE_START:

如何設置oracle歸檔日志歸檔時間

1,首先刪除歸檔日志物理文件,歸檔日志一般都是位于archive目錄下,AIX系統下文件格式為“1_17884_667758186.dbf”,建議操作前先對數據庫進行備份,刪除時至少保留最近幾天的日志用于數據庫恢復。

2,把歸檔日志的物理文件刪除后,我們就可以正常登入ORACLE了,但是還沒完全把歸檔日志刪除干凈,ORACLE的controlfile中仍然記錄著這些archivelog的信息,在oracle的OEM管理器中有可視化的日志展現出,當我們手工清除archive目錄下的文件后,這些記錄并沒有被我們從controlfile中清除掉,接下去我們要做的就是這個工作。

利用RMAN進行刪除操作,操作步驟如下:(window客戶端系統為例):

1.指定數據庫實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SET ORACLE_SID =orcl

2.連接數據庫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RMAN TARGET SYS/sysadmin@orcl

3.查看歸檔日志的狀態

RMAN list archivelog all;

4.手工刪除歸檔日志文件

RMAN DELETE ARCHIVELOG ALL COMPLETED BEFORE 'SYSDATE-7';

5.退出rman.

3ORACLE數據庫日志有哪幾種模式,如何在不同模式中切換?

有兩種模式:

一:日志模式,日志模式的設置分為Archive

Mode和No

Archive

Mode。

二:自動歸檔模式:自動歸檔模式的設置分為:Enabled和Disabled

可用可用archive

log

list命令來查看數據庫的現行日志和自動歸檔模式的設置。

希望對你有幫助。

網站欄目:oracle怎么設置日志,oracle 操作日志
分享URL:http://www.yijiale78.com/article20/dsgooco.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做網站網站制作外貿網站建設網站策劃面包屑導航營銷型網站建設

廣告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成都定制網站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