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電商佳節,社群里就免不了“蓋樓”“搶喵幣”一類的分享,今年的 618 也不例外。
眼看著社群已經成為各大電商平臺做社交裂變和分享的“風水寶地”,那騰訊又怎么能錯過呢?
早在 5 月 2 日,騰訊低調上線了「小鵝拼拼」的拼購小程序,昨天,小鵝拼拼新增“群小店”一級入口,只要將小程序分享到群里,就可以開一個家屬于個人的“群小店”,且只要是群成員,都可以在群里開通群小店功能帶貨。如此一來,對于即便沒有小程序的小微商家來說,也能夠在群內實現從“群-小程序”的直接轉化。
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曾在《騰訊借「小鵝拼拼」殺入社交電商,和拼多多“硬剛”勝算幾何?》中曾提出拼購小程序的黃金公式:內容場景+ 6 大基礎能力+社交化的玩法,彼時的小鵝拼拼只有新人優惠券,社交化玩法明顯有待加強。
而群小店的推出,正是對基于群場景社交玩法的補足,社交化玩法玩好了,幾乎可以撐起一整個小程序,看看拼多多就知道了,百億補貼、分享領紅包甚至是挖礦小游戲,無一不涉及到“社交”二字。我們不妨以群小店為例,看看社交化玩法究竟該怎么玩。
1
趣頭條的分享邏輯
電商小程序適合么?
今早,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核心粉絲群中,不少群友體驗了一把群小店功能:
開通步驟:“群小店”的開通入口在“小鵝拼拼”的一級入口,其開通步驟是將開通入口分享到微信群內,然后群內成員點擊鏈接后,即可以成功的開通群小店,需要注意的是,小店店主未必是群主,而是第一個開通的人;
群主權限:雖說每個群友都可以開通群小店,但群主的權限是很大的,可以查看群員通過此程序購物省了多少錢,群友購物返利的同時,店主也可以獲得額外獎勵;
小店獲利方式:此外,每當有群友點擊、分享或購買商品,小鵝拼拼會按階梯式為群成員和群主發紅包,紅包金額以津貼的形式存入賬戶,可直接抵扣。同時,群消費滿 100 元即可開通群秒殺功能,獲得更低價格的好物,僅限群員購買。群小店內的商品,均由小鵝拼拼提供。
也就是說,開通“群小店”的店主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獲利:
1、趣頭條式的點擊、分享即可返利:將店鋪分享給群友邀請點擊獲得大額紅包返利,經過測試,每到不同的階段,群主都可以領紅包,且同一個賬號可在不同的群里開通群小店,也就是說,只要你的群足夠多,就能一直“薅”平臺的羊毛;
2、消費返傭金:群小店內成員進行實際的消費行為,按比例給店主返傭。
不過,在一頓操作猛如虎的傳播之后,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也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bug”,那就是大家只點擊、分享“蹭紅包”,真正購買轉化的卻為0。
這一張圖片就能反映出來,趣頭條靠分享點擊量賺取傭金的邏輯是“廣告邏輯”,廣告商需要曝光量,但對于電商小程序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點擊而是購買轉化。
也有不少朋友認為:“群小店前期是在靠“紅包”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此言差矣,光瀏覽是無法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的,很多群友即便領到了 60 多元的津貼,至今仍未在小鵝拼拼上下過一單。
是何原因?
“太貴了!洗衣液比拼多多貴出 3 倍多!”
群友的回答或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作為一款拼購小程序,低價永遠是核心競爭力,哪怕津貼玩的再好,對比下來還是比別人貴,恐怕一樣沒戲。
2
沒有店的“店主”
另一個無法忽視的bug,在我們體驗產品的過程中,也浮出了水面。
經過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的幾個小伙伴的輪番測試,我們發現,店主開通群小店之后,無法對小鵝拼拼商城中的商品進行篩選,只能粗略的點選類別。當用戶點擊店主分享的卡片,點進小店后,進入的并不是店主的小店店面,而是直接進入了小鵝拼拼的首頁挑選商品。
這著實讓人納悶:莫非店主無法選品,DIY個性化小店?
從目前的體驗看,情況似乎真的就是這樣。店主不能挑選商品,也無法自主上傳商品,能做的只有分享小程序——獲取紅包——出售商品后,獲得一定分傭。
換言之,所謂的店主并沒有店,更不是“店主”,只是小鵝拼拼的一個商品分銷員。
有開發者在體驗產品后對我們表示:“這個玩法沒戲”。
說到底,分銷模式下的個人小店,應該以“人”為核心進行過運營,而人即店主。對于這種模式而言,店主運營、推廣、維護小店的意愿越大,平臺方就會越受益。而店主的意愿驅動力,和小店本身息息相關,小店的選品、裝修風格等店主個人屬性的體現,才能讓店主有真正的歸屬感和掌控感,不然,店主非店主,不過是平臺的“打工者”。
這方面的最正面案例便是連咖啡的「口袋咖啡館」。
連咖啡CMO張洪基在接受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采訪時曾透露了「口袋咖啡館」大獲成功的一條核心原因:小企業沒有拼多多“財大氣粗”,想要“一本萬利”,還要抓住用戶的心,更多人分享的目的是自我表達和被認同。
因此,即便連咖啡的「口袋咖啡館」雖然沒有現金獎勵,依然引爆了一場現象級裂變事件。從表現形式來看,連咖啡的主要是通過以下兩種玩法來刺激用戶的分享意愿:
1、 通過游戲裝修的方式,店主還可以裝扮自己的“店面”,展示審美風格,每當用戶分享,其實是在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每當店主賣出一杯咖啡,將獲得 2 元的咖啡館基金,可用來裝扮咖啡館,也可以在兌換產品。
可以看到,兩種玩法都圍繞“店主”這個核心進行運營,幫助店主來表達自我。站在更高處看,「口袋咖啡館」的分享路線是把裂變游戲化,用測試、裝扮、社交來滿足用戶“玩”的訴求并獲得認同感,同時利用這種新奇的玩法,滿足用戶需求,引導用戶進行分銷。
最終,「口袋咖啡館」作為一個獨立小程序,用戶日活20w+,每天新開館5000+,對連咖啡整體而言,有20%的新消費用戶來自于咖啡館的自傳播。
相比之下,小鵝拼拼的“群小店”卻更像一個初級版本的分銷工具,既沒有趣味,更沒有黏性,店主和群友的關系,除了分享領紅包、推銷領傭金外,似乎很難找到更多的互動理由。
社交電商時代,分銷不再是給群主、用戶一個開小店的窗口就可以玩得轉。如何圍繞“店主”這個人的元素做文章,是所有玩家必須研究的課題。
網站標題:趣頭條的生財之道,「小鵝拼拼」推出的“群小店”玩的轉么?
網頁URL:http://www.yijiale78.com/article28/cpcccp.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微信公眾號、網站排名、軟件開發、關鍵詞優化、電子商務、全網營銷推廣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