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關學習html5的方法,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獲。
HTML5的優勢
HTML5 將成為 HTML、XHTML 以及 HTML DOM 的新標準。
HTML 的上一個版本誕生于 1999 年。自從那以后,Web 世界已經經歷了巨變。
HTML5 仍處于完善之中。然而,大部分現代瀏覽器已經具備了某些 HTML5 支持。
怎么學html5?
一、注重實踐,由實踐出真知。
現在學多的人在學習HTNL5的過程中有很多不喜歡自己動手實踐操作,而是喜歡看視頻或者自己背誦,其實這種學習方法是不對的,因為學習代碼是需要自己動手實踐的只有實踐的多了才會更加的熟悉,這是一個需要循循漸進的過程。所以掌握代碼不僅僅只有記憶還有嘗試。嘗試自己去寫代碼,然后發現問題,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同時形成理論并記憶。
二、由整體到局部,由骨架到血肉
在學習HTML和css的時候,會經常涉及到網頁的搭建等相關知識,而在學習這方面知識的時候需要采取的方法是,“由外到內”“由整體到部分”、“由全局到細節”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一定要主干到枝葉,不要拘泥于某一個細節而沉溺于其中。主干如同學習的一個大綱,這種先找主干后添枝葉的學習方法能夠讓知識遺漏變成最少,也會比較容易建立起知識與知識間的關系。
三、記憶很重要
在方法一種講到注重實踐,但是這并不是代表就讓忽略了記憶,記憶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個匯總各樣的問題這時就是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如有哪些數據類型、有哪些標簽元素等等。遇到這類知識點時一定要通過記憶將其熟練掌握,因為許多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還是理解是最重要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如果連記都記不住還談什么理解呢?
四、類比
在學習CSS引入方式這種知識點時,采用了另一種學習方法。類比,或者也可以叫做辨析。而這種學習的方法主要是針對于我們區分相似的兩種或多種事物。如strong與em,塊元素與行元素,同步與異步等等此類知識具有相似性的知識,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應多多思考,抓取幾種事物的不同點,結合去記憶。
五、循序漸進的學習
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誰也不能一下子就能學習很多的東西,正如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會遇到一些大型的知識,這種知識是比較難啃的。當然遇到此類型的知識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來,例如動畫框架的學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學習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學習的思路也是非常重要的,換句話來說呢,知道要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的來完成,但是就是不知道該怎么開始,從哪兒開始。在這個時候就是需要一個明確的學習思路啦!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重點是關注思路,而具體的小知識點就是血和肉。
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這是至關重要的。掌握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日后必定受益終生的。
html5進階之路
一、 HTML5教程
主要學習HTML標簽、屬性和事件
二、CSS教程
主要學習使用CSS來控制網頁的樣式和布局。需加上一本講解CSS3的書。
三、JavaScript教程
做HTML5開發,主要使用JS語言。所以要學習JS語言。必要時還要學習一些JS庫,方便開發。
以上只是基礎,做HTML5開發,可能會用到下面的技術。
四、HTML5其它的核心技術
1、WebWorker
可以在瀏覽器中運行多個JS腳本。可以用于需要后臺執行某種耗時工作的場合。
2、WebSocket
瀏覽器可以與服務器間雙向通信。Socket方式能夠大大提高瀏覽器與服務器間的通信效率。可以用于瀏覽器與服務器間通信頻繁的場合,比如實時聊天。
3、Canvas2D
關于學習html5的方法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另外有需要云服務器可以了解下創新互聯scvps.cn,海內外云服務器15元起步,三天無理由+7*72小時售后在線,公司持有idc許可證,提供“云服務器、裸金屬服務器、高防服務器、香港服務器、美國服務器、虛擬主機、免備案服務器”等云主機租用服務以及企業上云的綜合解決方案,具有“安全穩定、簡單易用、服務可用性高、性價比高”等特點與優勢,專為企業上云打造定制,能夠滿足用戶豐富、多元化的應用場景需求。
分享題目:學習html5的方法-創新互聯
文章起源:http://www.yijiale78.com/article34/csoese.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電子商務、企業網站制作、網站導航、做網站、品牌網站建設、全網營銷推廣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